Oscillation | Note 01:感知采样

第一期:感知采样

在展览准备初期,我们前往 Small Gallery 所在的场域进行了为期一天的空间调研与采样实践。此次调研并不以艺术家名单、展览分区或装置策略为直接目标,而是以策展实践中的“身体感知—非语言材料—空间特性”三者关系为线索,展开一次探索性的接触。

调研过程中,我们围绕“Animism(万物有灵)”所提供的非人视角与物的能动性框架,在现场进行了声音、影像与光线节奏的初步采集。这一行动构成了我们策展方法的一部分。

“Animism”[ Edward B. Tylor, Primitive Culture: Researches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Mythology, Philosophy, Religion, Language, Art and Custom, vol. 1 (London: John Murray, 1871).]一词最早由人类学家 Edward B. Tylor 于19世纪提出,用以描述某些文化中将动植物、石头、河流等自然存在视为具有灵魂与意识的信念体系。虽然它曾被视作“前现代”“落后”的世界观,但在当代思想领域中,随着后殖民研究、生态哲学与“物的转向”(the turn to things)的兴起,animism[ Anselm Franke, ed., Animism (Berlin: Sternberg Press, 2010).] 被重新理解为一种去中心化、去物化的人与非人关系模型。它挑战人类中心主义,提示我们思考那些被认为是“非生命”的存在是否同样具有经验、记忆与回应能力。

Small Gallery 坐落于城市边缘、森林边界,是一处介于人造秩序与自然节律之间的非典型空间。它既不属于传统白盒子空间的标准展示逻辑,也未完全回归自然的原生态。其“中间性”构成了我们策展结构的基础设定。我们在调研中发现,该空间的前院、后院与屋内部分彼此构成连贯的线性路径,像一组分散而互相映照的地带。这种“散点式空间逻辑”引发我们思考是否可以通过策展手法摒弃中心式观看结构,以“游走”[ Walter Benjamin, The Arcades Project, trans. Howard Eiland and Kevin McLaughlin (Cambridge, MA: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, 1999).]作为感知起点,让观众在非目的性的移动中建立与作品的关系。

本次调研中我们带着能记录听觉、视觉与身体运动的基础工具进入现场,包括录音、影像设备与手绘轨迹图等。采样行为并不服务于单一作品,而是视为与空间建立初步关系的仪式性行动。在 animism 的方法指引下,我们尝试将植物、土壤、声音反射面、甚至气味等视为具有潜在回应性的非人主体。它们不是静默的材料,而是以自身的质地、声响与光影回应人的在场,成为 animism 方法中“共体”结构的一部分。它们不是被观看的背景,而是能动的参与者[ Jane Bennett, Vibrant Matter: A Political Ecology of Things (Durham, NC: Duke University Press, 2010).],与我们共同调试空间的节奏与气质。因此,在本次调研中,我们所理解与实践的“采样”,并非传统意义上的「数据采集」行为,而是一种反思性、体验性、身体化的策展方法设计。正如人类学者 Sarah Pink 所指出,感官田野方法应被理解为一种生成性的参与,而非被动的数据收集[ Sarah Pink, Doing Sensory Ethnography, 2nd ed. (London: SAGE Publications, 2015).]。

同时,采样也成为一种自我校准机制。策展团队并不预设观看的姿态,而是主动进入一种去语言化、低刺激、慢时间的共处练习。我们意识到,正是在这些非语言的接触中,我们确立了展览中关键的几个感知向度——去中心化的空间布局、材料作为共建者、观众的身体经验性、以及知识的非主导性输出。这些方向在此不被完整展开,而将在展览推进过程中逐渐体现于展览结构、作品安排与观众体验中。此次采样行为不仅构成一组经验文献,更标志着我们策展语言的实际起点——它既是对空间的倾听,也是一种以身体为载体的策展进入方式。

在调研过程中,Small Gallery 的共同创办人PanPan与我们分享了她初次接手这栋房子的记忆。这个房子建于20世纪20年代,当她打理后院时,曾花了三天时间从泥土中挖出超过两百片玩具碎片。后来她在街头派对上偶遇了这栋房子的前任住户——一个有七个孩子的大家庭。那些沉埋在土壤中的碎片,有可能就是曾属于那七个孩子的日常物件,时间、身体与材料在此交叠。这段空间的“非显性历史”提醒我们:策展所介入的空间,并不是中性的容器,而是一处不断堆积与释放记忆的现场。animism 所强调的物的意识与能动性,在这些玩具残片、土壤层、甚至口述记忆中,获得了另一种形式的回响。我们将这一信息视为空间采样的一部分:它不仅提供了对空间材料关系的实证补充,也提示我们如何在策展过程中处理“非物质的物”、处理故事与物件之间的模糊边界。

Bibliography

Benjamin, Walter. The Arcades Project. Translated by Howard Eiland and Kevin McLaughlin. Cambridge, MA: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, 1999.

Bennett, Jane. Vibrant Matter: A Political Ecology of Things. Durham, NC: Duke University Press, 2010.

Franke, Anselm, ed. Animism. Berlin: Sternberg Press, 2010.

Pink, Sarah. Doing Sensory Ethnography. 2nd ed. London: SAGE Publications, 2015.

Tylor, Edward B. Primitive Culture: Researches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Mythology, Philosophy, Religion, Language, Art and Custom. Vol. 1. London: John Murray, 1871.


已发布

分类

来自

标签:

评论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